李勇:专注工程审计,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本报记者 齐 慧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崛起,作为支柱产业的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其中,工程审计作为整个工程建设十分重要的一环,近三十年来,也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轨迹。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站在时代潮头的行业发展领跑者,而中审华国际工程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勇,就堪称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
每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领军人物,作为工程审计领域内的权威专家,从1994年进入工程管理咨询行业至今,李勇就一直致力于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多年来,从项目负责人到部门经理,从部门经理到副总经理,李勇始终坚持在一线工作。与工程造价、审计业务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建设乃至众多行业重点、难点问题,李勇经历了很多,由此也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其中不乏世界上最大水电站——中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世界上一次性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项目、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等一批享誉世界的著名建设项目。
近年来,他又通过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算法与工程造价、工程审计等工作特点的结合,解决了传统工程造价和工程审计对于效率提升、成本控制、业务流程科学性等方面的需求,其研发成功的工程造价进度管理系统V1.0、工程造价审计系统V1.0、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系统V1.0、智能化工程审计系统V1.0等一系列具有世界领先地位的原创性技术成果,为工程造价、审计提供了极为完备的全链条信息处理方案,为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记者了解到,除智能化工程审计系统V1.0因为是去年年底刚刚问世的技术成果,另外三项技术成果经过李勇与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联合二次开发,目前已经实现标准化、市场化,并授权给国内数十家工程建筑相关企业进行应用,其中包括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天职(北京)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建银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中竞发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信永中和(北京)国际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上海东方投资监理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创造出了极为惊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在工程造价审计方面,李勇还具有高度的前瞻性,早在2016年,他就被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聘为《建设工程造价鉴定规范》标准化文件起草工作特约顾问,在《建设工程造价鉴定规范》标准化文件起草工作研讨会上,李勇针对造价鉴定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风险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并逐一提出了应对策略,使之能够指导业务的实际操作。2018年3月,这一国家标准正式开始实施,受到了业内专家、学者及广大同仁的一致肯定和高度重视,在行业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并迅速应用于实践工作中。在采用这一标准之后,建筑工程管理咨询工作得到了有效的规范,这项工作的专业化、标准化程度大大提高。可以说,为了推动中国建设工程管理咨询行业的健康、稳定、规范发展,李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后,李勇更是接受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的聘请,成为该协会的增补常务理事,通过协会这一广阔的平台,为广大业内企业和从业者提供从行业交流、技术研讨到人才培养的多层次服务。
作为业内资深专家,李勇在工程造价、审计方面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建立了极为齐备的业务理论体系。针对中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如管理者的观念落后、缺乏科学的造价管理思想、没有严格的管理模式等问题,李勇都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了行之有效的结论。例如,李勇提出,首先,应当通过正确的政策引导、科学的管理、严格的审计,对预、结算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和复核,及时纠正所存在的错误和问题,形成比较完善的、科学的项目管理机制。其次,要根据企业和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对管理的思想和理念进行完善,使之更加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达到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保证项目目标管理的实现,使其适应我国建筑造价管理的需要,提高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实践中获取理论,从理论指导实践。李勇在工作上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在理论上建立了完备的体系,在技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工程审计领域的杰出专家,他专注这一行业从理论到方法再到技术的全方位创新发展,为推动工程审计行业的转型升级做出了巨大而突出的贡献。风雨砥砺,岁月如歌,笑看过往,未来可期。谈到未来的发展,李勇坚信,自己一定会在这一领域内创造奇迹,一定会为推动行业规范化、专业化、智能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