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荡“数字河长”上线,无人机5分钟抵现场!河道治理用上“智慧大脑”

2025-11-28 17:56   来源: 互联网

通讯员:王乾宇

无人机巡河发现异常,飞手5分钟内就能遥控抵达现场;民间河长与智能设备共同编织起一张全天候监护网络……在杭州西湖区古荡街道,一场充满科技感的“护水行动”正悄然改变着传统河道治理模式。

“空中卫士”与“水下侦探”联袂出击

在古荡街道,河道管理用上了“最强大脑”。两台无人机分工明确——一台按预设航线开展全域自动化巡查,精准识别水域清洁、岸线垃圾等问题;另一台则随时待命,确保5分钟内可飞抵指定区域取证。

这仅仅是智慧治水的缩影。街道还统筹运用无人船、水上水质检测仪等智能设备,构建起“空中+水下”立体巡查体系。截至目前,通过无人机巡查已及时发现并处置行洪安全及漂浮物等问题11个,处置效率大幅提升。

全民护水,30位“民间河长”上岗

除了科技赋能,一股来自民间的力量同样不可或缺。在“镇街-村社-网格”三级巡查监管的基础上,古荡街道创新引入30名“民间河长”和50余名护水志愿者,与专业队伍共同构建起“专业管理+社会监督”的立体管护模式。

这些民间“河长”们每月巡河超800人次,成为守护水环境的“移动探头”。他们与各级河长采用“徒步巡查+点位核查”的方式,细致排查,处置非法排污、垃圾倾倒等行为,确保巡河不走过场。

源头治理,不让污水流入大运河

面对辖区内五条河道、23.35公里河岸线、152个排水口的治理重任,古荡街道从源头入手,开展“拉网式”排查。截至目前,已完成35个堤岸问题、2处管网破损、11处雨水排口异常出水等整改工作。

眼下,街道正对余杭塘河、冯家河、莲花港河等汇入大运河的主要支流开展重点排查,发现问题立查立改。一位街道负责人表示:“我们要确保每一滴流入大运河的水都是清澈的。”

跨界联动,流域共治破壁垒

河水是流动的,治理也需打破界限。古荡街道强化跨区域协调,建立上下游、干支流联动治理机制,今年已开展流域共治行动7次,召开联合会议3次。

更值得一提的是“找寻查挖”活动——发动群众发现处置问题180余个,真正实现了“水环境治理人人参与、治理成果人人共享”。

从智慧巡河到全民护水,从源头管控到流域共治,古荡街道紧盯问题、狠抓落实,不断提升河道治理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杭州的水清岸绿贡献着独特的“古荡经验”。



责任编辑:qbqsn110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导报"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